時間:2016-11-28 作者:四川東腦電氣 點擊:3718
第一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啟動前的檢查和準備工作
一、鍋爐本體檢查項目:
1)、檢查鍋爐風道、
煙道、燃燒室和旋風分離器內的所有設備及汽包內的所有設備應完整并連接正確牢固;
2)、鍋爐風道、煙道、燃燒室及汽包內無工具和雜物,無積灰、積煤和焦渣,確認爐內無人后關閉人孔門和檢查門等;確定無泄漏現象;
3)、鍋爐本體各管道的支架完整,吊桿與彈簧無斷裂,各處補償器應正常,爐墻外敷護板和保溫完整,露天布置的蒸汽管道鐵皮罩齊全牢固,閥門管道保溫良好;
4)、爐內外及周圍無垃圾雜物,所有坑、井、孔、洞和溝道的蓋板應完整,照明充足;
5)、各部膨脹指示器完整無卡澀,刻度清晰并指示在冷態標準位置;
6)、吹灰器無損壞變形現象,設備齊全,傳動裝置靈活,保護罩完整;
7)、安全門、向空排汽門、防爆門、疏水門及各附件應完整良好,就地壓力表齊全,排汽管連接牢固,疏水暢通;
8)、各風門、擋板應與管道連接良好,連桿不彎曲,開度指示正確,開關靈活,各風壓、風溫測點應完整;
9)、所有汽水閥門完整,手輪齊全,閥桿無彎曲、生銹現象,軋蘭盤根應有壓緊余地,開關靈活,方向開度指示應與實際相符;
10)、雙色水位計指示正確,照明良好、清晰;
11)、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空氣預熱器、省煤器等各受熱面管子無積灰,保持受熱面清潔,且各受熱面管子外形無突出的部位,以防加重磨損;
12)、燃燒室下部布風板上無雜物,風帽出口入口應通暢不堵,風帽內無雜物,床面耐火材料及爐膛四周防磨澆注料是否完整,無脫落裂紋等情況。
二、輔機的檢查
1)、靠背輪連接良好,保護罩牢固,傳動鏈條、皮帶完整可靠,地腳螺絲牢固,電動機接地線良好;事故按鈕完整;
2)、潤滑油油位正常,油質合格;
3)、風機軸承溫度計完整;各潤滑油站運行正常;
4)、各液力偶合器油位、油溫、油壓正常,
5)、各輔機冷卻水暢通,水量充足;
6)、檢修人員確已離開機組及風煙道內;
7)、為防止機械軋煞,在啟動前應進行盤車試轉兩圈;
8)、所屬風機的進出口擋板裝好,傳動裝置靈活;
9)、輔機和電動機外殼應有明顯的旋轉方向標志;
10)、上述檢查完畢,測絕緣合格后送上電源。
三、燃油系統的檢查:
1)、油管路完整,油罐油位標記清晰;
2)、供油泵正常,進油門回油門在適當位置,油槍入口門關閉,油槍霧化良好;
3)、吹掃蒸汽壓力、溫度合格;
4)、電子點火器電源正常完好;
5)、看火孔鏡片完好并清晰可見;
6)、點火燃燒器完好,火焰檢測器完好,火檢冷卻風暢通且風量充足。
四、電除塵設備的檢查:
1)、煙道外形正常,無漏風,人孔門、檢查孔關閉嚴密;
2)、振打裝置齊全完好;
3)、電氣設備完好;
4)、MCC及聯鎖裝置等必須處于準備運行狀態。
五、除渣系統的檢查:
1)、排渣管暢通,旋轉排料閥無卡沑并關閉;
2)、灰渣排出系統已與冷渣器相連通,冷渣器已做好投運準備;
3)、冷渣器內風帽完好,流化風系統和冷卻水系統完好。
4)、輸渣系統完好并具備投用條件。
六、給煤和石灰石給料系統的檢查:
1)、原煤倉煤量充足;
2)、播煤風管路及給煤機密封風管路暢通;
2)、給煤和石灰石設備完好;
七、回送裝置具備投運條件。
八、吹灰系統完好且吹灰汽源正常。
九、所有必要的運行儀表必須安裝,且運行可靠,正確校準。
第二節 啟動前的準備工作
一、啟動前對整個機組的設備進行巡查以核實所有設備具備啟動條件。
二、向”J”閥和爐膛布風板加入床料,方法如下:(參考下圖)
1)、開始填充”J”閥時,應使在上流料腿和下流料腿間形成密封(由床料填充實現),床料應從”J”閥床料填充口添加,此時”J”閥風機必須投入運行以提供必要的風量,而且床料的粒徑必須恰當;
2)、向爐膛布風板加入床料時,床料可以是粗石灰石也可以是爐渣,粒度應為設計的合適粒度,加至設計料層高度為止。
三、測壓管吹掃系統投運。
四、檢查并確認所有安全閥中水壓試驗用的塞蓋或堵板已從安全閥中拆除。
五、檢查汽包各處壁溫測量用熱電偶的完好狀況。
六、在檢查并確認無人在爐內后,關閉所有人孔門及觀察孔。
七、檢查汽包電接點水位計在主控室內運轉情況,并校準雙色水位計,使雙色水位計顯示的水位正確并清晰可見。
八、將各儀表及操作裝置置于工作狀態。
九、檢查所有安全聯鎖裝置以保證正確動作。
十、檢查所有驅動裝置的潤滑及冷卻系統符合要求。
十一、,做好除塵器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十二、DCS系統處于完好狀態。
十三、在機組上水前,應將鍋爐有關閥門包括放氣閥、疏水閥及儀表用閥門置于下列狀態:
閥門名稱及說明 | 狀態 |
高溫過熱器出口管道配彈簧安全閥裝置 | 整定值調整完好 |
低溫再熱器進口管道配彈簧安全閥裝置 | 整定值調整完好 |
低溫再熱器進口管道配彈簧安全閥裝置 | 整定值調整完好 |
屏式再熱器出口管道配彈簧安全閥裝置 | 整定值調整完好 |
汽包配彈簧安全閥裝置 | 整定值調整完好 |
汽包配彈簧安全閥裝置 | 整定值調整完好 |
汽包高低讀水位計水側及汽側截止閥 | 開啟 |
汽包高低讀水位計疏水閥 | 關閉 |
飽和蒸汽引出管放氣閥 | 開啟 |
主給水管路上的止回閥 | 自動 |
主給水管路上的閘閥 | 關閉 |
鍋水加藥用截止閥 | 關閉 |
汽包緊急放水閥 | 關閉 |
汽包連續排污閥 | 關閉 |
爐水取樣閥 | 關閉 |
汽包壓力表三通閥 | 開啟 |
飽和蒸汽取樣閥 | 關閉 |
鍋爐集中下降管疏水截止閥 | 關閉 |
再循環管道截止閥 | 開啟 |
水冷壁下集箱定期排污閥 | 關閉 |
旋風分離器上集箱對空排汽閥 | 自動 |
旋風分離器下部環形聯箱進口連接管疏水閥 | 開啟 |
中間包墻上集箱放汽閥 | 開啟 |
左、右側包墻下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前、中、后包墻下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屏式過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屏式過熱器出口集箱放氣閥 | 開啟 |
高溫過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放氣閥 | 開啟 |
高溫過熱器出口連接管道壓力表用三通閥 | 開啟 |
高溫過熱器出口連接管道向空排汽閥 | 開啟 |
低溫過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屏式再熱器出口集箱放氣閥 | 開啟 |
屏式再熱器出口連接管道向空排汽閥 | 開啟 |
屏式再熱器出口連接管道壓力表用三通閥 | 開啟 |
過熱器噴水減溫器手動截止閥 | 關閉 |
再熱器噴水減溫器手動截止閥 | 關閉 |
吹灰蒸汽主管道上截止閥 | 關閉 |
主給水旁路截止閥 | 關閉 |
左右側冷渣器水冷管束進口集箱疏水閥 | 關閉 |
主給水上水管路截止閥 | 開啟 |
屏式再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低溫再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 開啟 |
十四、向鍋爐進水時應通過主給水上水管路經省煤器系統向鍋爐注入合格的水,當相應部件的放氣閥冒水時,就關閉其放氣閥。上水溫度應控制在20 ~ 70℃范圍內,且不低于汽包壁溫;進水要緩慢均勻,進水時間夏季不少于2小時,冬季不少于3 ~ 4小時,上水溫度與汽包壁溫差≤50℃,當水位到汽包正常水位線下100mm處,停止進水。
十五、如鍋爐內已有水,應校對一次水位計,檢查其指示的正確性,保持水位在汽包正常水位線下100mm處;
十六、將冷渣器的冷卻水投入運行。啟動冷卻升壓泵投入運行并且其水壓正常。
第74條、關閉再熱器側煙氣調節擋板,全開過熱器側煙氣調節擋板,同時確認再熱器中無積水,各疏水門打開并采取措施防止水進入汽輪機。
十七、啟動風機做布風均勻性試驗并合格。
十八、煙、風道擋板位置見下表,擋板位置在主控室顯示正確,此時所有燃料石灰石和其它手操隔絕或滑動閘門擋板應處于下列狀態:
擋板位置 | 狀態 |
引風機進口導流葉片 | 開 |
一、二次風機進口導流葉片 | 開 |
石灰石進口 | 關 |
冷渣器進渣管空氣噴嘴 | 關 |
冷渣器冷卻空氣進口 | 開 |
上二次風 | 開 |
播煤增壓風機入口手動截止閥 | 開 |
播煤增壓風機旁路截止閥 | 關 |
給煤機出口電動截止閥 | 開 |
給煤機入口電動截止閥 | 關 |
床下油點火器及爐膛流化風 | 開 |
“J”閥上、下料腿流化風 | 開 |
“J”閥底部流化風 | 開 |
下二次風 | 開 |
給煤機進口滑動閘門 | 開 |
“J”閥風機出口至一次風道旁路調節閥 | 開 |
燃料吹掃風 | 開 |
給煤機密封風 | 開 |
冷渣器出口旋轉閥 | 關 |
第三節 冷態啟動
一、啟動”J”閥風機并根據“J”閥料位調整每路”J”閥空氣噴嘴通風率,在穩定最低壓差值的基礎上建立風量,對通風率進行調整直至滿意為止。該J閥具有自平衡能力,一經調試好后,正常運行一般不需調節。
二、啟動引風機,調節引風機進口調節風門以調節爐膛負壓在合適的范圍內。
三、啟動一次風機;鍋爐剛啟動時流化速度不要太大,一般只要能夠滿足最低流化風速即可 (參考下圖):
四、啟動二次風機,調整合適的二次風量,升爐初期二次風量不宜過大。
五、啟動一臺播煤增壓風機。
六、控制系統自動將機組調節到”準備吹掃”狀態。
七、調節上述風機進口擋板,至少以全風量的25%(不超過40%)吹掃機組至少5分鐘。
八、鍋爐吹掃完成后,恢復主燃料切除狀態(MFT)并執行下述各條:
1)將床下油點火器和爐膛流化風調節擋板就位,以便建立合適的燃燒風量;
2)保證床下油點火器的燃燒供應、吹掃管路暢通;
3)調整一次風機進口調節擋板以建立最小流化風量;
4)啟動點火風機,并調整點火槍周界風和冷卻風的開度,保證油槍能夠燃燒正常。
九、點火前點火油系統應符合以下條件:
1)、燃油溫度不低于5℃;
2)、爐前燃油壓力不低于3.0Mpa;
3)、廠用輔汽壓力不低于0.35Mpa,溫度不低于120℃;
4)、火檢冷卻風暢通且風量充足;
5)、FSSS中油泄漏試驗合格;
6)、油槍進油管路及回油管路各手動閥開啟;
十、點火:投入床下油點火器程控,則自動開啟油槍進油閥門點火。由觀察孔觀察點火情況以便確保燃燒良好。
十一、如點火失敗或熄火,應增大送、吸風量,充分通風后方可重新點火;重新點火時應注意調整油燃燒器的各路配風。
十二、鍋爐點火后嚴密監視氧量,并及時調整點火風道各風門,確保燃油在點火風道內實現完全燃燒。
十三、點火后調節油槍進油閥和油槍風門,將床下油點火器煙道壁溫控制在允許的溫度內,在此期間風室溫升不宜太快。風室溫度不宜超過1500℃,以免將點火風道燒壞。
十四、鍋爐點火后,用手動方式以最低速度使石灰石給料系統投入運行(包括石灰石輸送風機)。
十五、點火后,視具體情況調節J閥風機出口壓力,根據床壓信號控制飛灰的回送量以維持床料總量,進行補充床料,保持床壓穩定;床溫均勻上升。點火過程中,床料先經過加熱、快速引燃和向穩定狀態過渡三個階段。其中床料的加熱是相對較長工、較平穩的過程,升溫熱量來自從點火風道的熱煙氣。隨著床溫的逐漸升高,床料溫升率也越來越小。當整個或局部床料溫度達到煤的著火溫度時即進入快速引燃階段。在點火過程中,要注意投煤溫度的選擇,不能為了縮短啟動時間而降低投煤床溫,投煤溫度應根據煤的揮發分、發熱量等具體特性來確定,但最低不得低于480℃,否則會引起爐內爆燃事故。床溫達到760℃時可以正常給煤,停油槍,若不及時停油槍會造成油與煤爭搶氧量,煤顆粒燃燒不完全。同時要靈活調節風量,保持一定的過量空氣系數(以1.5-2.0%左右)。
十六、再熱器的保護:
1)、低再位于尾部煙道中,關閉再熱器側煙氣擋板,同時監視低再蛇形管壁溫,可起到保護作用;
2)、屏再位于爐膛上部,暖爐和啟動過程需檢測屏式再熱器壁溫和屏式再熱器底部煙溫,鍋爐啟動初期,沒有再熱蒸汽時,屏再底部煙溫應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3)、及時投入旁路保護再熱器;
4)、再熱器中建立起穩定連續的再熱蒸汽時,可調節再熱器和過熱器煙氣擋板,只需監視再熱器壁溫不超過報警值即可。
十七、啟動時,應采取下述方法維持要求的過熱汽溫:
1)、及時投入一、二級減溫器,使屏過和高過不要超溫,過熱蒸汽溫度至少有約11℃的過熱度,噴水減溫后汽溫最小限值見下圖:
(2)當再熱器中有蒸汽流動時,調節煙氣擋板以控制再熱汽溫,滿足汽輪機所需的壓力和溫度。
十八、當排煙溫度達到100℃時,且床下油燃燒器停用時,將電除塵器投入運行。
十九、當鍋爐被加熱至汽包起壓時,檢查汽包壁溫和水位,可利用連續排污閥和給水調速泵使汽包水位維持在允許范圍內,必要時可同時使用緊急放水和連續排污閥。
二十、升爐過程中,按照下列曲線控制汽包升溫升壓速度,并通過調整燃燒控制升溫升壓速度。 0.0――0.2 Mpa時升溫速率為:0.5℃/min;
0.2――2.0 Mpa時升溫速率為:1.0℃/min;
2.0――13.8 Mpa時升溫速率為:1.0℃/min。曲線圖如下:(此圖為DG440/13.7-II2型鍋爐的曲線,僅供參考)
二十一、一般應在下列工況時檢查并記錄鍋爐各部膨脹指示值:
1)、鍋爐上水前;
2)、鍋爐上水后;
3)、汽包壓力為0.49 Mpa時;
4)、汽包壓力為1.96 Mpa時;
5)、汽包壓力為4.41 Mpa時;
6)、汽包壓力為10.0 Mpa時;
7)、汽包壓力為13.8 Mpa時。
二十二、汽包壓力達到0.069----0.103Mpa(表壓力)時,關閉下列放氣閥和疏水閥:
飽和蒸汽引出管放氣閥
中間包墻上集箱放汽閥
屏式過熱器出口集箱放氣閥
屏式再熱器出口集箱放氣閥
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放氣閥
旋風分離器下部環形聯箱進口連接管疏水閥
前、中、后包墻下集箱疏水閥
左、右側包墻下集箱疏水閥
屏式過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高溫過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屏式再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低溫再熱器進口集箱疏水閥
二十三、在升壓過程中,應加強對水位與燃燒情況的監視及時調整,鍋爐進水時應關閉省煤器再循環門,對膨脹小的聯箱要加強排污;
二十三、升爐至滿負荷一般應在在下列壓力時進行全面排污:
1)、鄰爐加熱停止后;
2)、汽包壓力為0.5 Mpa時;
3)、汽包壓力為2.0 Mpa時;
4)、汽包壓力為5.0 Mpa時;
二十四、按照下表控制好蒸汽溫度以滿足汽機要求:
壓力-----飽和溫度對照表
壓力(kg/cm2) | 飽和溫度 (℃) | 壓力(kg/cm2) | 飽和溫度 (℃) | 壓力(kg/cm2) | 飽和溫度 (℃) |
10 | 179.038 | 11 | 183.204 | 12 | 187.081 |
13 | 190.713 | 14 | 1194.132 | 15 | 197.365 |
16 | 200.432 | 17 | 203.357 | 18 | 206.149 |
19 | 208.823 | 20 | 211.390 | 22 | 216.238 |
24 | 220.27 | 26 | 224.992 | 28 | 228.984 |
30 | 232.761 | 32 | 236.349 | 34 | 239.769 |
36 | 243.038 | 38 | 246.170 | 40 | 249.178 |
42 | 252.073 | 44 | 254.865 | 46 | 257.561 |
48 | 260.168 | 50 | 262.294 | 52 | 265.144 |
54 | 267.264 | 56 | 269.836 | 58 | 272.087 |
60 | 274.279 | 62 | 276.416 | 64 | 278.501 |
66 | 280.537 | 68 | 282.527 | 70 | 284.472 |
72 | 286.376 | 74 | 288.239 | 76 | 290.064 |
78 | 291.853 | 80 | 293.608 | 82 | 295.329 |
84 | 297.080 | 86 | 298.677 | 88 | 300.307 |
90 | 301.908 | 100 | 312 | 110 | 318 |
120 | 326.5 | 130 | 331 | 140 | 338 |
二十五、在升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應注意調整燃燒,保證爐內溫度均勻上升,受熱部件受熱均勻,膨脹正常,如發現異常應停止升壓,并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可繼續升壓;
2)、嚴禁關小或關閉過熱器疏水或向空排汽來趕火升壓,以免過熱器過熱損壞;
3)、嚴密監視過熱器和再熱器壁溫,嚴禁超過允許值;
4)、省煤器再循環門必須做到進水時關閉,不進水時開啟;
5)、經常監視汽包水位的變化,并維持正常水位;
二十六、壓力升至0.1-0.3Mpa,時沖洗汽包水位計,校對水位表,,關閉各空氣門。
二十七、壓力升至0.5-1.0 Mpa時通知化學人員化驗蒸汽品質,根據化學要求投入連排。
二十八、當主蒸汽參數達到沖轉條件時,即可進行汽輪機的暖機、沖轉和升速。
二十九、當床溫達到允許的投煤溫度時,可試投煤。啟動兩臺給煤機(左右爐膛區域各一臺)并將其出力調至爐膛額定燃料的5~15%進行脈沖式給煤。根據床溫、氧量來判斷著火情況并及時做出調整。使平均床溫逐漸上升。當床溫水平較高時,即可連續投煤。
三十、汽輪機沖轉并網后,再熱器側煙氣調節擋板打開,以調節再熱汽溫;
三十一、當進入汽輪機的蒸汽量達到其額定值的10%時,關閉高過出口集箱、屏式再熱器出口集箱及所有管道疏水閥和放汽閥。
三十二、當并列后負荷加至額定負荷的10%時,穩定20min;此后可繼續升溫升壓增加負荷,逐步達到額定參數。
三十三、當床溫升至790℃-850℃時,將床下油燃燒器撤出。
三十四、給煤后視床壓情況將除渣系統投入運行。
1)、將冷渣器冷卻水投入運行;噴水冷卻系統具有自動運行條件;
2)、確認冷渣器流化風總管上隔離閥開啟,調節閥開啟;
3)、每個冷渣器選擇室風室擋板自始自終都不能關閉至風量為零的位置,至少應保持1931Nm3/h的風量;
4)、當爐膛床位達到灰排放所需要高度時,首先在第一、二、三冷卻室建立起5610Nm3/h、8210Nm3/h、10200Nm3/h的流化風量,然后在選擇室建立起5150Nm3/h的流化風量,這時才允許爐膛向冷渣器排渣,上述風量是基于MCR工況正常值;無論何時,應維持冷卻室風速不低于1.2m/s,選擇室不低于1.8m/s;
5)、慢慢開啟進渣管總風道上調節閥,爐膛開始排渣;
6)、如果進渣管上的風管發生堵塞,可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
7)、通過調整進渣管上的調節閥和冷卻室的流化風量控制排渣溫度不超過150℃。
8)、在冷卻室里的灰渣經過流化冷卻到排渣溫度后開啟旋轉排渣隔絕閥進行排渣,通過調節旋轉排渣閥轉速,使爐膛進渣和冷渣器排渣達到最終動態平衡,此平衡可通過監視爐膛和冷渣器的床壓,保持二者的匹配實現穩定排渣。
三十五、將石灰石給料系統投入運行,并調節其閥門保持Ca/s為2.2。
三十六、并列后注意調整煤量、風量、循環灰量,以適應負荷的需要;維持各運行參數在規定的范圍內。
三十七、并列后應對鍋爐的所有設備全面檢查一遍,確認無誤后可投入自動。
第四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壓火熱備用及熱態啟動
一、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壓火熱備用
1)、鍋爐壓火時應保持較高床位,首先停止給煤,并監視爐膛出口處的氧量,一旦氧量開始上升則停止向爐膛和冷渣器供風,然后迅速停止各風機,關閉各風門,盡量減少爐內的熱量損失?!癑”閥風機仍應一直運行到“J”閥被冷卻到260℃以下時方可停運;
2)、鍋爐壓火停運后,應密閉各爐門、煙風擋板,防止急劇冷卻;
3)、關閉各疏水閥,用高過出口集箱疏水閥來冷卻過熱器,防止鍋爐超壓;
4)、壓火后經常觀察床料溫度上升情況;若溫度不正常上升,應查明原因加以消除;
5)、若壓火時間過長,可熱態啟動一次,待床溫上升到850 ~ 900℃時,再壓火。
二、壓火后的熱態啟動
(一)、所謂熱態是指平均床溫高于650℃的狀態,當平均床溫低于650℃時不允許熱態啟動。
(二)、啟動前的檢查:
1)、檢查汽包水位在正常水位;
2)、燃料、石灰石、除渣、回料等各系統作好運行準備。
(三)、按照冷態啟動的程序,啟動下列風機:J閥風機、吸風機、二次風機、一次風機和播煤增壓風機,建立風量,保持床壓,流化速度不得低于1.2m./s, 爐膛負壓為一100pa,燃燒風量調至25%MCR工況。
(四)、啟動給煤機向爐膛給煤,開始給煤時給煤量一定要小且緩慢,同時增加燃燒風量。
(五)、調節回料器旁路閥控制回灰量,維持床壓,床溫。
(六)、若爐膛內建立風量并給煤后,床溫下降迅速且在650℃以下時,應停止熱態啟動,進行冷態啟動。
(七)、如果向流化床供給過多的燃料,床溫高且沒有完全燃盡,床溫迅速上升,氧量迅速下降,在流化床處于穩定狀態之前,不得再向爐膛增加燃料,如果床溫出現有迅速上升并達到950℃以上的趨勢時,在床溫達到950℃以前,應執行下述各條。
1)、減小向床供風以扼制燃燒過程;
2)、氧量和床溫趨勢顯示機組不穩定,關閉爐底一次風道擋板,使燃燒缺氧。
(八)、如果床溫在投煤5分鐘后沒有上升,熱態啟動失敗,此時應停止給煤重新吹掃,鍋爐開始正常冷態啟動。
(九)、給煤后爐內熱負荷增加,汽溫汽壓逐漸上升,以后的操作與冷態啟動相同。
第五節 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停運及保養
一、停爐操作步驟:
1)、將鍋爐主控改為手動;
2)、逐漸減小給煤量,一、二次風量和吸風量,降低熱負荷;
3)、根據汽溫下降情況,關閉或關小減溫水;
4)、降壓速度:平均每分鐘下降不超過0.1Mpa;
5)、降溫速度:平均每分鐘爐膛煙氣下降不超過1℃;主蒸汽溫度下降不超過1℃。
6)、在降滑階段應特別注意燃燒調整,保持汽溫過熱度大于50℃;
7)、在降溫降壓過程中,及時調整燃燒,,使汽溫汽壓均勻下降,不允許突降;
8)、當蒸汽流量降到300、100T/H時,均應全面排污一次;
9)、將機組降到最小穩定負荷,維持約30分鐘,以使旋風分離器內的耐火材料逐漸冷卻,另外,旋風分離器受熱面壁溫將有可能會升高,到時可開啟旋風分離器上集箱對空排汽閥;
10)、當鍋爐負荷降到額定負荷的10%以下時,打開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上及主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閥,度注意控制鍋爐的冷卻速度,只要在這期間還有蒸汽產生,這些疏水就不能全關。
11)、石灰石給料系統停運。
12)、當電負荷減到零時,熄火,關閉所有燃料倉斗出口的插板,并使給煤機的燃燒全部排空。
13)、鍋爐熄火后,一、二次風機、給煤增壓風機和吸風機繼續運行5分鐘方可停止,以便吹掃爐內可燃物。
14)、關閉冷渣器流化風擋板,關閉冷渣器進渣管上的J閥送風閥門。
15)、停運電除塵器。
16)、關閉給煤系統,停止一、二次風機、播煤增壓風機和吸風機運行;J閥風機應繼續運行,為防止損壞J閥組件,當J閥被冷卻到260℃以下時才能停止J閥風機。
二、停爐時的注意事項:
1)、在停爐過程中,注意汽包上下壁溫差不得超過50℃;
2)、在停爐過程中,檢查并維持汽包的正常水位;
3)、鍋爐停爐后,如果需要維持鍋爐壓力,在吹掃結束后停止各風機關閉其擋板,以使機組進入熱備用狀態,當汽包壓力已降到安全門最低整定壓力以下,并且沒有足夠蓄熱產生蒸汽而使安全門動作時,關閉高溫過熱器出口集箱及主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閥,當爐內無燃燒時,疏水閥和放氣閥應保持關閉,不同的是旋風分離器受熱面管保護系統將對該受熱面管進行自動保護;
4)、鍋爐停爐后,如果鍋爐內的汽水要排空,則當汽包壓力降至0.1Mpa時,打開所有放氣閥和疏水閥進行鍋爐疏水,疏水時爐水溫度不能高于120℃;
5)、鍋爐停爐后,只要鍋爐存在有壓力,即使壓力很小,也應繼續疏水,鍋爐中的殘留熱量有助于干燥爐內表面;
6)、在短期停爐時,過熱器集箱疏水和放氣閥應保持開啟;
7)、停爐后,保持汽包水位+200mm,停止進水后開啟省煤器再循環閥。
第141條、如果停爐后需要排除床料,可啟動一次風機利用冷渣器清除床料,完畢后應對鍋爐吹掃5分鐘,然后冷渣器退出運行,停止一次風機
第六節 停爐后的冷卻與保養
一、停爐后的冷卻:
1)、停止供汽后6小時內,關閉所有孔門和吸風機擋板,以免鍋爐急劇冷卻;
2)、停止供汽后6小時后,可開啟吸風機擋板,并投水放水,打開孔門;
3)、停爐10小時后,可加強投水放水,必要時可啟動一臺吸風機進行冷卻;
4)、鍋爐停止運行18~24小時,汽壓至0.49Mpa,爐水溫度不超過100℃,可根據需要將爐水放盡;
5)、若鍋爐需要緊急冷卻時,在得到總工程師同意后,允許在停止供汽后6~8小時啟動一臺吸風機加強通風冷卻,并增加投水放水次數;
6)、如果鍋爐要長時間停爐或需要檢修,可用風機通風冷卻鍋爐,當鍋爐冷卻到人可以進入時,可停止風機運行。
二、余熱烘干保養法的操作步驟:
1)、停爐后18~24小時,爐水溫度降至100℃,壓力0.5 Mpa時,開啟所有疏水閥和放汽閥,迅速將爐水放光,同時進行自然通風,以使金屬表面徹底干燥;
2)、若停爐時間要持續數周或數月,或氣候條件不允許鍋爐充水,則應對汽包進行疏水和干燥,可在汽包內放置數張盛有定量硅膠的薄盤,以吸收汽包內的水份,保持內表面干燥。
第145條、鍋爐停用期間不允許長時間保持部分充水。
第146條、若停爐時間只有幾天或稍長點,則應除去鍋爐的全部積灰,因為含硫分的積灰吸收水分會引起管子腐蝕。
www.spmlonand.com四川東腦電氣工程有限公司